首页 >> 兰若蝉声 >> 兰若蝉声最新章节(目录)
大家在看 汉乡 最强之军火商人 大唐之最强熊孩子 世子的崛起 南宋锦衣卫 兵王归来 大唐:开局抢了文成公主 如意小郎君 代管夜老虎连,全成特种部队了 民国投机者 
兰若蝉声 扫叶僧 -  兰若蝉声全文阅读 -  兰若蝉声txt下载 -  兰若蝉声最新章节

第十五章 庭深廊曲报德寺 源远流长华夏觚(4/4)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用户书架

庆云虽然早就知猜到此人必然来历不凡,但听到“我们拓跋氏”这几字的时候,眉头更是一紧。

他先是想到一个最差的可能,但是仔细琢磨琢磨又不对。

当今的太子,他是见过的,看上去和自己差不多大小,就算鲜卑人长的着急些,最起码也是十五岁左右年纪了。

眼前这个公子看上去血气方刚,也就是二十来岁,这离三十还尚早呢,这不能吧?

眼见庆云狐疑不定地望着自己,那人倒抢先点出了他的心事,

“道友此时一定是在揣度我的身份吧。

我的确姓拓跋,哦,眼下都是元姓了。

单名一个宏字,不过一般大家都称我为魏王。”

元宏说这些话的时候,口气甚是平淡,自称的时候并没有使用尊称。

哪怕是最后提到魏王的时候,也仿佛只是提到隔壁王叔李婶一样地轻松。

庆云的脑子顿时嗡的一下,魏王元宏,此时站在自己面前毫无皇帝架子的青年就是当今魏王元宏?

自己该怎么办?为华虏大义刺杀他?

剑就在桌子下面。

可是他刚才如此耐心地在解说鲜卑种源,显然就是说给自己听的,华夷,胡汉岂是用一两个名词就能分清楚的呢?

拓跋氏此时继承汉朝仪轨,皈依了中原文化。

如果他真的能稳定时局,推动民生,以明君为志,自己,到底该不该出手呢?

就在他天人交战,犹豫不决的当口,

忽然间头皮一麻,三魂七魄齐飞天外,那种让他发自内心里厌恶的雪豹嘶吼声竟然自门外不远处传来。

》》》》》敲黑板时间《《《《《

这一章带来的新的信息量有些过大,一一补注怕是要展开很多章了。依照救急不救缓的原则,我们先来解释一下庆云本章自称贫道的问题。

北魏时期,佛教还处于萌芽状态,所以他们使用的称呼多半都是外来语。比如,佛寺称兰若,沙门,未成年受戒僧称沙弥,沙弥尼,成年受戒僧侣称比丘,比丘尼。这个尼字是表示女性出家人的后缀,于是就演化出了后世尼姑的称呼,而后世所谓僧侣则是由僧伽(信众)演化来的。如今的法号,当时也多用梵语,比如僧伽跋陀罗(众贤),菩提达摩(觉法)。

但是这些梵语称呼很难被普通人理解和接受,不利于传法。于是呢,也就有一些对应的俗称。比如当时的沙门(苦行僧)就互称道友,自称贫道,借用了一些当时中国本土宗教的称呼,以方便世人理解。当时总管天下僧人的僧官——大统,本名亦为道人统,如《魏书?释老传》:赵郡有沙门法果……后以为道人统,绾摄僧徒。

在南朝宋国,有一位非常着名的黑衣宰相,是名僧人,名唤慧琳道人,便是如此。

南北朝时期佛道兼修是一种主流现象,僧人精通道典,借用一些道家经典讲解经文,其中比较出名的是净土宗二世祖昙鸾。本书至今为止第一高手,华阳先生陶弘景,南天师道天师,其实也是一位兼修两道的大德。

当时的出家众也没有严格的剃发要求,而他们所穿的也多为深色缁衣。“黑衣宰相”所谓黑衣,就指的是深色缁衣。而那些大红袈裟,黄布法衣多是外来品,只有德高望重的大法师,或者西来的传法僧才有资格穿戴。

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,南朝在若干年后的梁朝出现了“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”的盛景。然而北朝自文成帝贬黜道教国师寇谦之死后,拓跋氏便开始迎僧尊佛,几十年的功夫洛阳城内城外便建有寺庙一千余所,盛况空前,更胜南朝。时人杨衒之所着《洛阳伽蓝记》,便是记录此时寺院林立的专着。

本作中提到的报德寺,立碑林,搭浮桥,设兽苑,开夷馆,都在伽蓝记中有更加详尽的记录。本作唯一的一个小小改动,是为了体现浮桥的规模,将寺庙移到了河的对岸,希望诸位看官不要过分苛责才好。

p.s.破六韩氏(破落汗)出呼厨泉,见于《北史?卷五十三》:破六韩常,单于裔也。初呼厨貌(既泉)入朝汉,为魏武所留,遣其叔父右贤王(刘)去卑监本国户。

破六韩常为六镇反王,是在本节中登场的破六韩拔陵之侄。

喜欢兰若蝉声请大家收藏:(m.qysc.net)兰若蝉声七月书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全职高手 恰似寒光遇骄阳 超级神基因 同桌凶猛 转生眼中的火影世界 轮回乐园 放开那个女巫 从红月开始 大主宰 回到过去当富翁 永恒圣帝 深渊主宰 修仙从沙漠开始 神级英雄 大王饶命